印度洋暖湿气流,造就了喜马拉雅山南麓常年绿树葱郁,鲜花盛开。有人提出: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条隧道,甭太宽,50千米,让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直接通到塔里木盆地钱生财,那将是多少个鱼米之乡啊!
【雨极地区】
喜马拉雅山脉以南,恒河流域、雅鲁藏布江下游,是全球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。孟加拉国东北部有个雨极地区,是卡罗-卡西-杰因迪亚丘陵、那加丘陵、若开山脉围城的三角区域。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地区,带来大量的水汽。这个区域三面环山,水汽除了形成降雨,几乎无路可去,出口还有源源不断的水汽涌入,形成巨量降雨,称为雨极地区。
雨极地区为孟加拉国、印度、缅甸三国共有,主要在孟加拉国境内。北边的卡罗-卡西-杰因迪亚丘陵,长约250千米,南坡有一座印度小镇名为乞拉朋齐,海拔约1370米。1861年,乞拉朋齐一年降雨量达到20447毫米,夺得了世界“雨极”的称号。1961年,乞拉朋齐年降雨量26461毫米,刷新了自己的纪录。
两万多毫米是什么概念呢?我国长江中下游年降水量约1000-1500毫米,这是我国降水比较丰富的地区,二十年的降雨量相当于乞拉朋齐一年。
【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可行吗?】
既然喜马拉雅山脉以南,雨量这么大,我们能否将印度洋季风,引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?
世界最高的十大山峰,八座在喜马拉雅山脉上,另两座在临近的喀喇昆仑山。珠穆朗玛峰,海拔约8848.86米,世界第一高峰,是中国与尼泊尔的界山。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20千米范围内钱生财,海拔7000米的山峰有四十多座。
事实上即使把整个喜马拉雅山脉推平,印度洋暖湿气流也到不了里木盆地。
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间位置,素来雨量稀少、气候干旱,冬冷夏热,但在众多戈壁荒漠当中有一片地区例外,那就是伊犁河谷。河谷之内水草丰茂、四季交替,竟然有万里之外的北大西洋暖湿气流。这股气流从大西洋出发,途经地中海、中东、穿越中亚抵达新疆,尽管已是强弩之末,仍为伊犁河谷的人间仙境提供了支撑。那么距离更近的印度洋气流,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,为什么还不能抵达塔里木盆地呢?
喜马拉雅山脉不是坐落于平地上的山脉,其底座是青藏高原,即使人类有能力把喜马拉雅山脉凿穿,季风也翻不过青藏高原。
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,包括青海和西藏两个省级行政区全部,以及新疆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部分地区,东西平均长约2500千米,南北平均宽约1000千米,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。
2.4亿年前,印度板块经过长途跋涉,海底部分撞上北边的欧亚板块,剧烈挤压,并不断向欧亚板块下插入,地表不断抬升。2.1亿年前,喀喇昆仑山、唐古拉山、横断山脉露出海面。8000万年前,冈底斯山、念青唐古拉山露出海面。6500万年前,喜马拉雅山脉露出海面,并持续上升,逐渐形成如今的青藏高原。
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,誉为“世界屋脊”、“地球第三极”、“亚洲水塔”。
青藏高原包括多个褶皱断块山系钱生财,从南往北依次是:喜马拉雅山脉-横断山脉、冈底斯山脉-念青唐古拉山脉、喀喇昆仑山脉-可可西里山-唐古拉山脉-巴颜喀拉山脉、昆仑山脉-阿尼玛卿山、阿尔金山脉-祁连山脉等。
青藏高原雪山林立,连绵不断;大江大河,奔腾不息;高原湖泊,如碧蓝宝石般点缀在高山峡谷中。青藏高原是是人间仙境,是资源宝库,是战略屏障。
青藏高原海拔高、面积大,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进入南亚,也隔绝了印度洋温暖潮湿的空气。
如果要在青藏高原上做文章的话,需要多少爆破点?勘探、设计、运输、施工要准备多少年?普通的爆破技术还管不管用?动用核弹的话要留下多少污染?这些都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难题,因此不存在工程的可行性。
即使技术条件允许,工程可以进行,季风翻越高原进入新疆,就一定是好事吗?
中国大部分水系发源于青藏高原,如果暖湿气流覆盖西北,突然增加的水汽必然使青藏高原雨水泛滥。而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,暴涨的河水一路向东,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、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,岂不是要变成一片泽国?
南北气流相通后,温暖气流还没北上,冷空气或许就已经南下,将改变恒河平原的气候,届时印度人将看到大雪纷飞、恒河结冰的壮观景象。
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历经两亿多年,无论地理、水文还是生态,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达到平衡的,突如其来的改变可能会取得短期经济效果,但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,却是数代人都弥补不了的,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懂得敬畏、尊重生态。
【新方案:一千个抽风机】
有没有一个方案,不炸山,尽量不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,改变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呢?
有人提出:在喜马拉雅山脉架设一千个抽风机,用一千条管道连接到塔里木盆地,把湿润的空气抽过去,到达末端进行冷凝成水,最后在管道两端设置开关即可。
有人补充:如果这个方案可行,河西走廊也完全可以借鉴。
图-南水北调
这个思路可能借鉴了西气东输,南水北调工程,是否可行,只能小心求证,一步一个脚印了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